BPO等待“国家队” 在中国某个城市一幢无法轻易进入的大楼里,此刻正有几千人在为美国某大公司做着数据处理工作,他们的客户十分苛刻,他们的工作不为人知,他们的成就也少人喝彩,但他们已经成为全球600亿美元离岸外包业务收入的有力争夺者。 过去一直因没有“自主并持创新的知识产权”而为“正统”企业所鄙弃的软件产业及软件和商务流程外包产业(BPO),正在中国焕发光彩。近年来随着国际外包市场的旺盛需求和邻国印度的耀眼成就,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带着热情和些许懵懂试探其BPO之旅。 西安的BPO砝码 西安高新园区主任景俊海的工作日程中最重要的一次会面,是在11月初接待一位要来西安投资3.5亿美元建立全球软件研发中心的跨国企业的董事长。两年内,西安软件园已经吸引了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半导体、富士通、英特尔等著名企业。 近期,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厂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投资7亿元的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工厂在西安建立,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制造商美国美光公司也建立了研发中心。 在景俊海眼里,这些都足以说明,西安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拥有与北京、上海或大连不相上下的实力,至少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是这样。西安本地BPO企业炎兴科技成立仅仅三年出口总额就由20多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80万美元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BPO业务来说,西安距离北京和上海不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距离,但人力成本比北京和上海低很多,同时人力资源又比大连充沛。中印软件合作项目首先谈判代表曲玲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西安的企业意识在软件外包领域他们和北京、大连的差距,重点发展BPO业务,是聪明的选择。” 发展以软件为平台的BPO业务是证明“西安并没有老到只有古城墙和兵马俑”的一个机会。2004年初,西安高新园区花了几百万在北京首都机场竖了一块广告牌,景俊海和他的同事下决心扩大企业的名声,让更多国际企业到西安来。 西安的BPO企业和软件企业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包括房租减免,同时西部开发政策重新带来的沿海开发地区的人才,还有西安市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作为软件外包和BPO领域的专项资金,都是西安与北京、大连和上海开展“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砝码。 人数≠人才 虽然各地政府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下,各尽所能地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将目标瞄准BPO市场,并将人力资源作为最大的卖点,希望更多获得发包市场的青睐,但与中国的软件外包市场一样,中国的BPO市场同样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巨大挑战。 主要原因是中国大多数的“人才”与国际市场要求的“BPO人才”之间还有巨大的差距。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应用系统资讯部资深主任叶哲毅博士告诉记者,他在进行发包业务时,从来没有一个中国BPO企业的业务人员给他打过电话,印度企业拿走了几乎所有外包业务。 “中国企业缺乏懂得如何去谈BPO业务的人才。”叶哲毅说,“对发包企业来说,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中国企业想在BPO领域赶上印度,关键是要知道怎样比别人做得更好,仅有奋起直追的愿望是不能做到的。无论北京、大连还是西安,都缺乏有经验的、真正懂得BPO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我们谈到人力资源成本时确实有一个误区——人数和人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学过计算机,懂英语或日语的人才都能成为适用的BPO人才。 “我们的人才资源和国际市场需求之间仍有差距。”刘积仁告诉记者,2005年东软的软件外包业务占集团业务的30%,正在经历从软件外包向BPO市场的转变,为此“东软围绕人才制定的策略”是在大连、广东和成都投资了三所IT的学院,以获得更好的人力资源储备。 开展对日外包业务四年的天津南开创元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解决“人才问题”。即便如此,南开创元执行董事崔维力还是无奈地表示,“这样也只能解决普通员工短缺的问题,大多数的项目管理者还是要从外面找。” 中国BPO产业高端人才总体数量不够,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带动企业发展,而且持续地依赖低成本,并不能使企业健康地发展下去。当然,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的其他城市同样存在。 急需代言人 与印度企业的软件外包和BPO业务并行发展相比,中国BPO产业整体发展不平衡。Gartner副总裁兼研究总监苏杰(Sujay Choha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安、上海、北京、大连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各地政府都采用不同的鼓励机制,中国政府并没有有统一的发展软件外包和BPO业务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在国际市场可以进行技术转换的技术标准。”以致在和印度的竞争中,BPO整体行业发展不成熟。 在全球发展的趋势下,无论印度还是爱尔兰,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BPO市场会占有完全的优势,但中国必需在政策和全球资源整合方面做出努力。苏杰特别强调,“中国必需有一个机构代表整个BPO和软件外包行业,让世界了解中国企业,也帮助中国的企业赢得世界市场。” 在采访中,多数企业老总都认为,一个类似印度软件外包组织NASSCOM的非营利机构对中国BPO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一位软件外包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在中国各地域之间有太多的竞争,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的软件企业在海外发展处在彼此竞争中。” 另一方面,面对发展了20多年拥有4万多人团队的强大对手,中国企业也需要结合在一起形成规模和实力,以统一的形象面对国际竞争。奥博杰天公司总裁叶涛表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需要找到可合作,可联盟的部分。组建国家队到海外进行统一的推介和宣传,建立统一的国家品牌。” 有消息表明,这个由信产部、商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牵头的非营利机构正在策划过程中。到那时,景俊海和他的同事们或许也可以把自己企业的广告牌竖到纽约或伦敦的大街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