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付款 | 地理位置 | 帮助中心
 
 
 
定制化:软件人才搭上直通车
巧创网络  发表时间 2005-11-2

         很多软件公司都在羡慕:浙大网新恒宇不过100  多人的小公司,却拿下了美国道富公司上千万美元的软件外包项目。要知道,道富是全美第一大共同基金服务公司、第一大养老基金管理和服务公司,全美10000多家开放基金中有7000  多家由其托管。

浙大网新恒宇的总经理杨小虎博士的确也喜不自胜。这一个单子本就份量不轻,更何况此单一来,接下来做美国金融业的软件外包也就顺风顺水了。

可谁又知,其实他现下也颇有些发愁。愁什么?愁人才。没有足够的软件专业人才,怎么忙得来大项目?一时之间,到哪儿找那么多软件外包人才?

杨博士的烦恼

你以为烦恼的只网新恒宇一家吗?以上海市为例,要建成中国重要的软件出口基地,保守地估计,到2005年至少需要10万软件人才,而现在上海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不足5  万人。目前,在中国真正适合于国际市场的从事软件和软件服务外包的人才短缺,人才已经成了中国软件外包的一大瓶颈。

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太少吗?当然不是。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60  万人左右。

有9  年软件外包经验的专业软件外包公司博彦科技也有人才短缺的压力,其人力资源部经理郑潜认为,软件外包对相关人员技能有一些独特要求,而传统的学历教育无法提供,必须有非学历教育(如专业培训机构)来填补这一“青黄不接”的空缺地带。

近十年的对日软件外包做下来,东软总裁刘积仁对人才短缺同样有深刻体会。他说,人才短缺的瓶颈也出现在大连。各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软件人才,这些人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而在大连又找不到这样理想的人才。过去号称大连有几十万懂日语的人,可现在找几千个对日软件外包的人才都找不到。

缺何样人才

网新恒宇的大厅里聚集了很多等待面试的人,他们多数是应届毕业生。杨小虎说,应届毕业生英语还没丢,培养起来更快、更容易。网新恒宇主要做欧美软件外包,和对方交流起来,懂软件之外,自然还要懂英语。

的确,对于多数软件外包人才来说,语言是重要一关。

博彦科技目前的软件外包业务包括国际软件本地化(汉化)、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其中,90%  的业务来自欧美的跨国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郑潜认为,按照博彦科技的业务特点,对软件人员的要求中,了解跨国公司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式、具有和对方沟通的语言能力,要比掌握计算机技能重要得多,这是他们9  年用人经验中的深刻体会。

郑潜解释说,这并不意味着交流能力本身比专业技能重要,而是外语好、懂跨国公司工作习惯的软件人才太难找了。

真正的软件工程师在承担国际项目开发的时候,不仅要有技能,还要了解客户习惯,了解他们的文化,要知道怎么和另外一个国度的人沟通。所以学习的不仅仅是技能,更多是要了解在整个工作环节、整个的开发过程背后那些需要更长时间培养的文化基础、沟通能力,以及双方在一起工作的习惯。

不过,懂语言、擅交流、懂异域文化还只是其中一项,对于新介入这一领域的公司,还有比外语能力更大的问题。杨小虎说,以他们切身的体会,除了兼具上述两项,更要有项目管理或者质量控制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及一定的行业(比如金融)业务知识。

懂英语的好找,懂软件的好找,或者懂英语又懂软件的也不难找,但要“四项全能”,的确不太容易。因此,要在2004  年让公司的软件技术人员数量翻一番是网新恒宇现在面临的最大考验。获得人才的途径很多,但最快最好的途径在哪儿?

尝试人才定制

上面的问题,博彦科技也遇到过。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人才储备,但在1995  年刚开始做软件外包以及最近3  年公司人员由70  人急剧扩张到300  人的时候,他们也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头疼过,并且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难题还将一直存在。

郑潜说,他们以前一直采取到各个高校直接招应届毕业生的方式。公司招聘到的都是较有潜力的人,但肯定得通过内部的培训才能用。而他们只有一个4人的团队负责公司内部的培训。受培训的人员少的时候还可以,人一多就要占用公司更多资源。于是,博彦今年找到了一家专业IT  培训公司加拿大达内科技(中国)公司,商量人才定制培养。

何谓软件人才定制?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定向培养适合某个具体企业业务特点和岗位特点的软件工程师。

博彦首批向达内定制的是赴微软从事软件外包工作的30名软件工程师。郑潜说,这样一方面找到了合适的人,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他们已经和达内科技签署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培养赴IBM、HP、微软等公司做软件外包工作的软件工程师。博彦会把这项工作长期外包出去。

达内科技(中国)公司CEO韩少云认为,人才定制的方式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未来会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据主流。以前,他们也有针对某个企业所做的定向人才培训,但这次有些不同的是,所有的课程都是其和博彦科技共同商定的。其中,产业前景介绍、沟通能力培养等课程都是达内以前课程中没有、由博彦提出来的,而且内容也是博彦多年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人才定制模式正逐渐浮出水面。今年3月,东软下属的大连信息技术学院和东芝合作成立了日语IT  人才培养基地—“东软日语IT人才培训中心”,引进东芝的教学资源,主要培养能够熟练应用日语和IT技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沟通能力出色、能够快速适应IT企业需求的对日软件外包项目软件工程师和项目管理人员。

据悉,2004年东软日语IT培训中心将培养各层次日语IT人才5000  人,CSK、ALPINE  等企业已经与该培训中心签定了人才定制协议。

补学历教育之不足

湖南人李先生刚在北京一家国内知名的软件公司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对于他来说,3年前,软件还是完全陌生的。出于兴趣,本来学水电建筑专业的他,毕业后直接找了一家很小的IT  公司做简单的软件工作。工作两年后,为了有所发展,他决定在自己身上投资—参加软件人才培训。

几天前,在他从达内的人才培训班毕业一周后,便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他说,高中毕业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的大学本科专业并不适合自己。重新回到学校“回炉”不太现实,参加培训正好圆了他的“软件梦”。

东软大连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温涛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使学生在东软日语IT  人才培训中心学习完以后,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提升,关键要改进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

达内以及东软IT  日语人才培训中心这类定向、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学历教育完全不一样,是要实施面向就业的培训,就是希望学习者在学到这些内容以后很快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工作。即便原来是非IT  人员,今天看好IT  这个行业,也能够有适合的选择。所以说跟学历教育相比,培训针对性更强,也能够在实践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曾经有专家指出,学历教育无法快速满足软件产业的发展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学生至少学四年才能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而企业却不能等三年、四年。教育部曾经成立35  所示范职业学院,就是把原来三年的教学压缩、提炼成为两年制,最终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东软总裁刘积仁认为,软件的产业化不能仅靠传统教育来输送人才,按照IT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应该有能够快速引进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机制出现。

外资注入会活跃市场

外资的注入和国外培训机构的进入会使软件人才培训市场更为活跃。有人认为,这有助于提升我国现有培训机构的运作水平,特别是有利于向规范化发展。

博彦科技过去也曾经走访一些培训机构,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机构这条途径解决软件人才的输入问题。可由于多数培训机构为了广纳生员,将招生条件降得很低,学员素质普遍不高,致使博彦无法找到合适的人,不得已才亲自到高校招人,亲自培训。

IT是人才流动较为频繁的一个行业。公司在员工身上投入的所有培训,一旦学生跳槽便都付之一炬,只能重新招聘、重新培训。

这是很多软件公司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博彦与达内能够一拍即合,正是因为达内的培训解决了这个难题。

达内科技(中国)公司是加拿大达内科技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在中国的主要业务是为企业提供专业IT  培训、技术顾问咨询、人才定向培养和人才推荐等一条龙服务。自进入中国以来,达内科技已经为微软、IBM、亚信、华为、用友、搜狐等许多知名IT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软件人才。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的培训机构主要有三类:国内软件学院(非学历教育部分)、国内培训机构、国外培训机构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国外软件厂商的培训。

其中,国内软件学院目前有30  多所,正在走向实用型人才教育,但由于教育模式和运作模式的局限,与企业的接口还不够宽,培养的人才仍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不过达内科技(中国)公司CEO韩少云认为,吸引优秀生源是培训机构生存的重要条件,而这类培训机构由于有条件发放相关学历,所以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非常大,与社会上其他培训机构相比,仍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国外软件厂商,特别是印度软件厂商的培训在中国也有很大市场,比如印度的APTECH培训。由于印度软件在全球的影响力,这类培训也对优秀生源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目前这类培训主要通过国内一些大的培训机构操作,如北大青鸟等,也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这类培训机构的竞争力。

国外培训机构的进入虽然还很少,但外资的注入已经有明显趋势。

人才是打破印度神话的利刃

中国的软件出口正在赶超印度,人才就是中国软件打破印度软件神话的利刃。刘积仁说,过去外国资本到中国来,第一个是利用中国便宜的劳动力,做衣服、做鞋;今天他们要为人才,要为那些帮助他们研发、快速制造产品的人才而来。大连现在已经形成这样一个特别好的趋势,很多著名的公司都到大连来落户,冲的就是人才。

北京、大连、杭州、上海、广州等城市要建成我国重要的几大软件出口基地,关键在人才。而产业的集中也导致人才短缺的集中,进一步激化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仅靠传统的教育机构显然远远不够,而通过培训机构定制化培养人才,不失为一条快捷之路。

编后:中国的IT人可能都是完美主义者,因为,在IT  人眼里总有很多“缺口的木桶”,人才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丁健曾经指责IT人才过于集中于IT  业,但仍不妨碍人们把人才缺乏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不过,总是有“缺口的木桶”,就有“箍桶匠”。软件外包人才的缺口就正在带来新的商机—软件人才定制培训,而模式将是获得这一商机的关键所在。

 

-->更多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2005 上海巧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沪 ICP 备 05001802 号
网络实名: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络公司上海仓存管理软件 电话: 021-50757260 50769776 50758883 传真: 50757260-14
地址:上海市浦东枣庄路 683 号(金杨经济服务中心) 6 楼 邮编 :201206 E-mail:webmaster@soeas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