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监理难,软件工程监理难上加难,为什么?原因在于软件工程看不见、摸不着,效果无法量化,质量难以考量。如果有一种专门对软件工程进行监理的软件开发出来,能够实现软件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的可视化管理,信息化监理是否能够“柳暗花明”呢?去年,通过验收的“北京市电子政务试点工程”成为电子政务领域采用该种模式的“吃螃蟹”者。来自业主单位——北京市信息中心的消息表示:引入软件工程监理机制之后,整体工程的项目文档、资源流失率从之前的40%降为零,周期超期比率、成本超支比率降低了50%,甲方的总体成本降低了30%。但是人们对它施以关注的同时,一些疑问也同时产生:一个小小的监理软件真能解决信息化监理的“老大难”问题?如果监理软件如此有效,这种模式是否具有示范性和移值性? 11家单位三方面实施 作为“北京市电子政务试点工程”提供监理软件的软件开发商,北京万维易化公司技术服务部经理黄子辉介绍了整个项目的情况。“北京市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是由国务院办公厅与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的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试点当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实现北京市政府各个委办局政府申报、批文审批等功能而建立一个内部网,该项目是国家863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数字北京”的组成部分。整个项目包括上海维豪、中关村科技、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清华紫光、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所等11家承建单位,整体项目投资1600多万元,项目分为基础安全平台、应用支持平台和核心政务应用三个部分。工程涵盖从硬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支撑软件及应用软件各个方面内容,包括系统信息安全、处理流程定义、信息内容格式、数据交换格式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多个承建单位协同开发,投资数目巨大,而且工期长,对各个承建商、集成商的管理、协调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而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失真、信息孤岛、信息滞后等现象对工程造成很大困扰。 协调最困难 在软件工程中应用监理软件,这一模式是否具有示范效应?黄子辉认为有,但是实施仍然是困难重重。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协调问题。 首先,这么多承建单位,这么多子项目,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异常困难,监理系统平台要求各家单位公开自己的接口文档和整个项目的进展状况供其他开发商进行参考,某些数据资料也要实现资源共享,但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提交的资料最少,共享到的资料最多,如何对各单位应该提交的内容和权限内可以享用的内容加以规定,平衡各单位之间的利益是一个难题。 其次,项目进行当中,如果有任何单位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以使得损失减少到最小。 最后,万维易化作为监理软件的提供商,虽然不是明确意义上的监理商,但还是需要站在项目监理的立场协调整个工程甲、乙双方的关系,同时兼顾二者的利益。虽然黄子辉表示公司正在申请北京市信息化工程监理的资质,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在软件开发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实力还是强于工程监理,这样一来,协调的困难又加大了。 控制质量进度成本 万维易化开发的这套软件产品基于互联网,融合了软件工程管理(SEM)理念,以CMM理论为框架,使一个甲方和多个乙方的所有相关工作都建立在这个可视化的管理平台上,从而实现软件质量保障、项目异地开发、测试、验收、结算支付等功能的开放式过程管理,特别是控制了质量、进度和成本。 在质量控制方面,整个项目被分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系统测试五个阶段,每一家承建单位都要按照系统要求,在完成每个阶段任务后,向系统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文档及测试用例,只有通过业主考核的承建单位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工程实施。如果该阶段出现问题,将被要求及时修改,这与以往整个项目做完后再进行测试的做法完全不同。 在进度控制方面,由于进度是软件开发项目中必须严格控制的因素,因此任何一方的一个小项目不按时完成都有可能会给其他项目造成延误和经济损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整个工程涉及11家承建单位。这个软件工程监理平台能够实时监控每个阶段、每个细节的进程状态、人员分配、成本等情况,项目主管对每一个任务的每一个进程都要求了如指掌,如果某段工期超出预定时间,系统就可以通过“催办”功能对相应人员进行业务办理提示,督促其尽快完成任务,这种机制一改过去那种只能凭人脑和经验办事的做法。 在成本控制方面,业主单位在事前将每一阶段费用比例进行规定,系统设立费用申请和审批功能,承建单位在每一阶段提交费用申请后,只有业主单位在网上进行费用批示后才能够开工。不仅如此,而且系统随时会对前期预算费用和实际费用做比较,一旦出现成本超支等现象,系统就能及时地从中体现出来,从而解决以前项目中存在的费用管理混乱、帐目不清、超支等难题。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中国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