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企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能使企业关注核心业务,节省人财物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信息化水平,顺利实施企业战略,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实施外包并不轻松。如果盲目追随潮流,忽视其间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则不仅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的优势和效益,反而会让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对企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进行风险分析十分重要。 企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风险分析的意义 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风险研究,对外包市场的促进及供求双方都具有特别意义。表现在: 1.需求方可以借助风险分析,强化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正确指导企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及管理,从而将该战略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从大的方面看,还可以通过外包,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及管理方面的差距,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外包服务商可以站在需求方的角度,重视风险分析与控制,从而规范自身的服务,配合服务购买方的需求,双方共同建立起双赢(Win—Win)的合作关系。再者,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内能够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还有很多,不单单是专业性的服务商、系统集成商,还可以是大企业、大部委闲置的信息技术力量。通过承揽外包可以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间,风险分析对于指导他们的行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而言之,风险分析及控制将对推动信息技术资源外包市场的发展、加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推动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乃至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借鉴及指导作用。 企业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主要风险问题
1.企业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风险框架
在这里,风险是指一个事件或一个行动对一个组织实现其商业目标或成功实施其战略的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其特性实际上是一种不确定性。众所周知,商业竞争的复杂性及其惊人的发展,连同企业日益增长的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一方面促进了各种资源和经营管理新方案的诞生;另一方面,也使得新类型、新层次风险的出现成为可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作为其中的一种战略选择,是帮助企业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商业管理而非信息技术管理、投入到追求核心竞争力的一条途径。企业在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过程中通常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始终处于风险环境之中,因此,企业对风险的把握,直接决定着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成功与否。 简单地说,一个企业要成功地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通常必须经历如下阶段,即:战略制定(企业内部分析和评估、界定需求),选择适合的服务商,以协议形式固定双方合作关系,对合同进行实施、管理与监控。在以上阶段中,无不充斥着来自企业内外环境的风险,比如:在界定外包范围时是否恰当?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合适?协议的签署是否缜密和具有灵活性?外包协议是否得到有效地执行和控制?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缺乏风险意识及防范措施——单纯地赶时髦,不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外包,将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恶果。比如:受制于服务商、对外包的内容控制有限、过度依赖服务商、对服务资源失去控制、失去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丧失组织内部的信息技术专家、人员不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降低、对客户的响应性降低、差强人意的服务水平、对于变化的响应和敏感性降低、缺乏对服务的控制性、放弃责任的危险、对商业的理解在沟通上缓慢、合同的可发展性低、缺乏对企业运转和需求的理解、双方均存在控制力度差及责任义务不明确的现象、磨合期过长、服务费用不随技术成本的降低而变化、更昂贵、企业各组织部门缺乏一致性、信息的安全性受到破坏或威胁等等。由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并加强风险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给企业带来的积极作用。 2.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风险问题透视 从实质上看,外包所体现的是一种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委托一代理”关系便是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关系的写照,我们有必要对该模式下的相关风险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委托一代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一般而言,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往往比代理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企业(委托人)与外包服务商(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企业和外包服务商的交易中,当交易的一方掌握有另一方所不知的信息时,交易便处在不对称信息结构当中。 信息的不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看,不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知识和信息,分别称为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企业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活动中无所不在,因此对其进行深刻理解,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从“委托一代理”关系中的两种基本类型出发,对企业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 (1)隐蔽信息:它对应于“委托一代理”模型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它是指在签定契约之前,代理人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委托人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代理人因此而与委托人签定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而委托人因处于信息劣势并处于对自己不利的位置上,使得自己的利益极易受到损害。这是契约签订阶段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隐蔽信息的问题在企业选择外包服务商的过程中非常具有普遍性。由于信息不对称,服务商比企业更了解自己的资信、真实的技术实力、人员实力,并向企业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同时在企业方面,一是由于项目经理没有能力或没有严格设计和遵照招标规程去了解服务商的实际运作情况、背景、主导产品与核心业务情况,也没有对服务商的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稳定性等进行认真核查及分析,从而无法把握来自于服务商的风险;二是由于直接项目负责人存在个人倾向性,导致其虽然了解来自服务方的信息,但没有充分地向后台决策层反馈,后台决策层缺乏充分有效的信息来支持决策。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决策导致了“逆向选择”——企业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服务商。 (2)隐蔽行动:它对应于“委托一代理”模型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败德行为”(Moral Hazard),其意指: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签定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基本上可视为对称,但达成契约后,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某些行为,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代理人所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在有契约保障之后,可能采取不利于委托人的一些行动,进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是契约实施阶段的机会主义行为。隐蔽行动的问题在企业对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非常具有普遍性。一旦外包服务商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契约形式加以固定后,企业就不可能象原先那样全面、细致地了解外包部门的运作全过程。当内部的信息技术业务或资源交由外部的服务商管理之后,企业无法对外包的内容进行直接控制,也得不到来自外包商服务人员的直接报告,加之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清,失控的风险显而易见,比如服务质量、提供效率、对服务需求变化的灵活性掌握、费用控制、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内部资讯、乃至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可能存在风险。同时在‘服务商方面,一是由于缺乏可操作的而且严格的监控措施,服务商有可能不履行先前的承诺,服务资源也存在级别被降低的风险;二是由于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技术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但因服务商缺乏来自企业的激励,为赚取更多利益反而限制了新技术的应用或服务费用的降低,从而存在着与企业想要分享信息技术进步、增强成本控制的初衷背道而驰的风险。这种隐蔽行动导致了“败德行为”——外包服务商降低服务水准、增加潜在费用。
总结 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的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因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外包市场的成熟度、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更新、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而引发了各种风险的存在。为了使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合作达到双赢(Win—Win)的目的,双方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如信息共享、优化合同、建立监控机制等,尤其是在双方合作的各个阶段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使管理更加有效。鉴于此,企业和外包服务商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和激励机制运作过程的理论框架的构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将是我们以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资源、资源外包、综合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制度、上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