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付款 | 地理位置 | 帮助中心
 
 
 
互联网催生“软件新贵”
网络  发表时间 2006-1-16

计世网消息       软件与互联网的结合似乎正成为软件业的潮流,不仅国际软件企业在这么做,国内软件企业也开始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探索。虽然面临技术门槛
、用户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等挑战和风险,但现在的确已经不是考虑该不该做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互联网激活软件业?

  比尔·盖茨说:“live计划是要让微软live(活)起来。”微软希望凭借Live的互联网战略能够再现过去的辉煌。那么,对于低迷的软件业来说,互联网能让它也“活”起来吗?

  2005年11月,微软迫于Google这样新生力量的压力推出了Windows Live/Office Live网络服务战略,走出了自己“从软件到服务”之路的第一步。比尔·盖茨说,“这是我们对软件思考方式的一大变革”。
  与此同时,国外Wirtely、Jotpot等小公司推出了在线字处理和电子报表应用,供用户免费使用,根据SiliconValley.com的预测,这种在线提供桌面应用软件的趋势将在2006年得到加速。事实上,Salesforce、RightNow、NetSuite等提供在线管理软件的服务提供商也正在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软件与互联网的结合似乎正成为软件业的潮流,无论是在个人应用软件层面还是在企业级软件层面,这种趋势不可挡。
  不仅国际软件企业在这么做,国内软件企业也开始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探索。2005年12月,金山在发布其互联网安全软件金山独霸2006时重申将坚持“软件免费,服务有偿”的策略,同样是在2005年年底,金山还推出一款完全在线的词霸豆豆产品。除了把“向互联网转型”当作战略目标的金山,金蝶浪潮通软、金算盘、速达等国内软件供应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都表示,互联网将是软件的重要拐点,向互联网转型一定是软件企业的终极目标。
  那么,是什么促使软件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软件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之路应该怎么走?转型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和风险?
  
互联网催生“软件新贵”

  曾经快速增长的软件业近几年增长明显放缓,呈现低迷的态势。BEA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庄思浩在2005年12月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级软件市场这两年相对艰难,例如微软的增长逐渐放缓,甲骨文则通过收购一些大公司来推动自己的增长。
  同样,国内软件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企业甚至已经触及利润“天花板”。国内领先的ERP厂商金蝶国际与用友软件2004年财报显示,金蝶与用友的利润率分别从2001年的16%和24%下滑至2004年的13%和11%,两公司2004年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7%与7.3%。在国际软件巨头们通过并购寻求竞争机会的时候,国内软件企业的利润率也在逐步下滑,软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难题。
  而软件业整体走入低迷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一家企业——Google的崛起,既让软件业产生恐慌,也让软件业看到了生机。Google不是传统的门户网站,也不是传统的软件供应商,但因为它,用户开始习惯免费使用软件。软件免费让大家看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软件免费,而靠网络广告和增值服务去挣钱。据统计Google的网络广告收入已经占据全球在线广告份额的30%,就像门户网站Tom.com的60%以上的收入来自短信业务,新浪的40%左右的收入来自短信业务一样,它们的主要收入不是来自它们所提供的内容(产品),而是来自广告、增值服务等附加价值。
  Google这样软件和互联网结合的新贵的迅速崛起,对软件巨头微软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被认为在WEB2.0时代落后了的微软“被迫”拿出了回击的武器——推出Live战略,同时宣布向服务转型。
  根据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的阐述,有三点原因促使微软开始转型:首先是宽带、无线通信、WiFi、3G等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其次是用户希望更多地参与到网络内容的制作中来;最后是以Google为代表的新的业务模式的诞生。
  “互联网使得软件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甚至面临被颠覆。”重庆金算盘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WEB2.0时代的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增值空间,使软件免费成为可能。
   杨春认为,在传统的许可证模式中,有80%甚至更多收入来自许可证费用,只有少部分来自咨询服务,一旦软件免费,软件厂商不可能再基于传统的许可证模式获得持续增长。“尤其对小型软件企业来说,形势更为严峻,越是低端的软件,许可证方式越收不到钱,完全转向服务的可能则更大,高端的软件,反而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原有的许可证方式。”
  所以,转向互联网成为中小软件企业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船小好掉头”,互联网可能会成为中小软件企业的后发优势。也正因为此,大中型软件企业更不能对互联网掉以轻心,拒绝尝试新事物,很可能导致自己从此慢竞争对手一拍。一家处于挑战者位置的软件厂商表示,“采用传统手段,我们无法跟行业老大竞争,而互联网给了我们机会,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大赌注。”
  
“一步到位”还不现实

  有人认为:中国的市场环境不同,几年前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在国外能够发展起来,而到了国内只能是昙花一现,现在大家就期望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模式得以实现,显然有些为时过早。
  对于这样的看法,金算盘杨春表示出异议,“国情问题确实存在,但更本质的问题是要理解互联网对厂商和用户之间关系的改变。”他还强调说:“对商家来说,互联网最大的益处是使厂商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用户。以前卖给用户产品,卖完就完了,用户一套软件用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可以,厂商与用户可能永远失去联系。但有了互联网之后,厂商通过互联网就能感应到用户的存在。”当然前提是,软件厂商能够找到一种与用户保持内在关联的业务模式。
  在杨春看来,这样业务模式不一定是ASP模式,可能是在ASP基础上的进一步跨越和变种。
  事实上,速达于2005年年底推出的3000 PRO online恰恰佐证了杨春的观点。从软件本身看,这就是一款B/S结构的ERP软件,但不同的是,速达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提供了域名解析服务,安装服务器端软件的用户公司总部必须在那里注册一个二级域名,速达才会给用户发放一个类似电话卡一样的卡号和密码,供用户客户端远程登录公司总部的服务器,据此,按客户端数量向客户收取年费。
  一家对速达颇有了解的系统集成商认为:“从技术上来说,速达的做法没有过人之处,但却通过技术手段使得自己成为用户每次消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严格说来,称速达3000 PRO online为在线管理软件都有些勉强,虽然它通过域名解析服务使自己看上去有点运营商的味道,但实际上,对没有远程登录需求的用户来说,如果不支付客户端的服务费,并不影响它对该产品主要功能的使用,在局域网内使用该软件也没有问题,这给用户多了一个选择。
  据速达称,该软件每个客户端的年费异常便宜,服务费并不是速达3000 PRO online的主要收入,用户在购买该软件的时候首先要支付一笔服务器端的软件许可费用。对用户来说,在线服务模式最主要的好处在于软件成本分散到了定期的服务费中,厂商依赖风险也更低,这两点该速达模式都没能实现,所以有分析人士认为:“速达3000 PRO online顶多只能算是对其原有套装软件的改良,它给商家带来的好处更甚于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速达此举也许是在对用户消费习惯的试探。”一位软件行业专家评价速达模式时说。国内用户向来不愿意额外支付太多的服务费,但当服务开始以低价且边缘的形式出现后,用户可能会在不在乎的状态下默许了它的存在。而用户对服务费的说法更为习惯后,再将软件的成本逐步分散到定期的服务费中可能就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
  上面那位软件专家认为,之所以在这里非常强调服务费的收取,是因为在现有的业务模式下,企业级应用软件像个人应用软件一样免费的可能性不大。与个人用户相比,企业级用户更加介意广告的干扰,事实上国外一些提供在线Office应用的软件供应商会为那些不愿意受到广告骚扰的企业用户提供收费版本。以各种方式收取服务费可能是一段时间内企业应用软件提供在线服务最主要的盈利方式。

做运营商还是内容提供商?

  根据金算盘公司杨春的观点,当软件服务化发挥到极致,所有的应用软件都以服务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提供,最终软件厂商就会像电信运营商一样,在自己的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一个应用软件的门户,里面集成了包括ERP、OA、e-Business等在内的所有企业需要的应用,企业员工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登录该门户,然后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
  但什么样的厂商适合做这样的软件服务提供商?计世资讯分析师曹开彬认为,有两类企业最有实力,一类是IBM、微软这样的软件巨头,一类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
  这个观点似乎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策略不谋而合。2005年年底,中国电信在南方推出了“商务领航”项目,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完全基于ASP模式的服务,一个月只需要几百块钱的服务费,一套磁卡、几个账号、几个密码就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国家政策也支持电信运营上的转型: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传统电信运营商要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不过自从ASP几年前在国内遭遇“滑铁卢”之后,就没有商家再重提该模式。根据一直坚持提供ASP业务的浪潮通软实施ERP的经验,用户对ASP模式少有需求,其已有的ASP用户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软件园区、食品加工园区、电子加工园区等新兴园区,其管委会为了对园区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对整个园区的信息化进行了整体考虑;第二类是县一级的小城市,它们为本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统一租用和统一维护;最后一类就是一些单个的企业用户,但反响并不好。
  浪潮集团副总裁陈明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对ASP模式的深刻体会,浪潮ERP提出了与网通、铁通合作提供软硬件系统租赁的模式,他认为,这种方式或许更容易为今天的用户所接受。
  为了打消ASP模式中用户不放心将自己的数据放在ASP提供商那里的顾虑,该模式提出同时提供硬件和软件的租赁服务,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是放在用户自己那儿,上面跑着自己的ERP软件和数据,安全且无需短期内进行大笔投入,用户只需为此定期支付租赁费即可。风险的降低、现金支出的细水长流都是吸引企业用户的重要因素。硬件设备和网络连接服务以及系统的部署和日常维护工作都由电信运营商来做,浪潮则是在提供软件平台的同时,提供软件的二次开发服务,通常大中型企业的二次开发需求更多,所以陈明忠表示,这种模式更多的是面向大型企业用户。
  如此一来,双方的客户都成为对方潜在的客户。因为有了电信运营商的介入,这种租赁模式显得更有战略意义。运营商因此初步具备了软件服务提供商的特质,而浪潮ERP在这里成为一个纯粹的内容提供商。
  与其他ERP厂商的思路有些不同,金蝶选择了从移动网络入手。同样是在2005年年底,金蝶与广东移动联手发布了金蝶移动商务产品,其中的亮点不是与竞争对手一样提供对现有ERP产品的无线功能支持,而是为中小企业用户专门提供的由金蝶和广东移动共同维护的移动商务平台。
  金蝶移动商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尽管ASP模式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但可能不少中小企业连电脑都很少使用,顶多在财务等关键部门会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少量IT设备,所以金蝶希望尽力挖掘手机在商务应用中的潜力。
  以该移动商务平台提供的情报搜集应用为例,在一家拥有1000名导购员的销售型企业中,导购员总是工作在一线的卖场,他们能现场感受到自己产品的畅销程度和竞争对手的促销力度,但这些信息通常很难及时反馈到公司总部。于是金蝶和广东移动在这些分散于各大卖场的导购员与其公司之间搭建了一个商务平台,导购员可以将各种销售信息发送到该平台,然后该平台将来自1000名导购的不同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实时传送到该公司的总部,以报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展现给公司的决策层,以供其做出快速的市场响应。
  根据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的预期,未来3年移动商务产品的收入会占到集团收入的20%以上。
  可以看到,浪潮通软和金蝶都选择了做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做个纯粹的内容提供商,利用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平台优势,自己的风险也小了很多,这样的尝试或许更为理性。
  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有其他软件厂商表示可能会考虑自己做软件服务运营上。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此提法似乎显得有些“另类”。“就像现在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免费软件,你不会随便下载,但如果是微软提供的,则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安装一样,”杨春认为要做软件服务运营商,同样存在品牌问题。如果没有微软、IBM那样的品牌,如此做法看上去有些冒险。不过,互联网所赋予的无限增值空间使得新业务模式的创新有无限可能。
  
转型的节奏和风险

  软件与互联网结合、软件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转型的过程却充满挑战和风险。
  从技术上来说,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应用软件需要在性能、可扩展性、灵活性等多个方面支持成千上百个客户的同时在线操作,从而对网格、SOA、Web Services、Web 2.0等新兴技术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而对国内软件厂商来说,要游刃有余地利用这些新技术不是一两天能够实现的。
  事实上,国内软件厂商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仍然会碰到与国际软件巨头的竞争,甚至这种竞争会变得更为直接和残酷。据记者了解,在广东移动与金蝶联合推出移动商务平台的同时,中国移动总部还在与微软、IBM、Sybase、用友以及规模更小一些的软件供应商洽谈类似的合作。
  相比较而言,国内软件厂商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度要远远落后于国外软件巨头,实际上在这些新技术还不够成熟的今天,相关标准的制定都是由巨头们所掌控。今天,因为用户对应用软件的个性化需求大量存在,国内软件供应商还有本地化优势,但随着应用软件灵活配置模块功能的能力更强,这点优势就微不足道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首先受到互联网模式冲击的一定是应用软件厂商,虽然像IBM这样的商家宣称不进入应用软件市场,但微软的ERP产品一旦低价进入中国,国内应用软件供应商所面临的局势就更为紧张。而且在国外已经有一定在线服务基础的SAP、甲骨文以及已经被甲骨文收购的Peoplesoft和Sibel,随时都有可能在中国市场推出相关服务。
  正如金算盘杨春所说:同样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如果别人做得更好,用户就可以随时转换,就像买手机卡一样。一旦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用户对厂商依赖风险更低就意味着用户的忠诚度将会远远低于套装软件时代。
  另一方面,从现阶段的实际需求看,根据金蝶徐少春的观点,用户的消费观念还需要培养,其消费习惯仍有待开发,真正走向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方式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或许未来5年,情况才会彻底改观。事实上在金蝶发布移动商务产品时有一个对用户的粗略调查,结果表示,已使用移动商务和对它有了解的用户有60%。可以肯定其中大部分只是对它有所了解的用户,离真正采用还有相当的距离。
  从某种程度看,软件服务运营商与网络游戏运营商的角色非常类似,但商务应用的严谨性决定了它比个人娱乐应用接受新事物的步伐要慢一些。另外,带宽、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等网络相关技术的不够成熟也会客观上放慢软件业转型的步伐。虽然有一些先行者在进行试探性的尝试,但大多数国内软件企业对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模式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确实,对于软件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大家都在探索,包括微软,包括IBM,甚至包括已经在国外提供ASP服务的Salesforce、SAP、甲骨文等。具体到每个软件厂商来说,向互联网转型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转型的时机、速度和步伐可能会因公司而异。
  然而,这个方向是不容置疑的。 “你可以不着急采取行动,但绝不能放弃对它的研究。”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已经到了软件业认真考虑怎样向互联网转型这个问题的时候。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新贵、互联网软件新贵、互联网软件、网站制作公司公司

 

-->更多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2005 上海巧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沪 ICP 备 05001802 号
网络实名: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络公司上海仓存管理软件 电话: 021-50757260 50769776 50758883 传真: 50757260-14
地址:上海市浦东枣庄路 683 号(金杨经济服务中心) 6 楼 邮编 :201206 E-mail:webmaster@soeas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