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姨太”效应
“陈进就好比《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四姨太。”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博士在演讲中,展示了一张巩俐扮演的“四姨太”的剧照,引起一片愕然。
有人说四姨
太蠢,假装怀孕迟早会暴露出来。“四姨太”回应:“我蠢?我不蠢!我早算计好了,开始是假的,只要老爷子天天到我这儿,日子久了不就成真的了?”
在蒋劲松看来,陈进就像是“四姨太”。他有没有能力做这个芯片?他先把国外进口的芯片磨去标记,包装一下,从科技部弄来大笔经费,然后把最好的学者和最有能力的人拉过来,还可能真做成了。“实际上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事情,申请重点学科,申请下来之后包装,把好的学者拉到我这里面来,几年之后成果很好,再评定的时候就成功了。陈进只不过被揭发了,所以他是倒霉的。”
《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一书曾指出:每一起被揭露出来的大舞弊,代表了大约10万起隐藏在沼泽般的科学文献废纸中的大大小小的舞弊。
“为什么汉芯事件让我们震惊?是因为科学家的模范形象受到了质疑,科学共同体作为运行顺利的‘模范社区’的良好形象受到了破坏。”一位与会者说。至今没见到参与“汉芯”评审的有关专家出来道歉,或承担责任,作为学术同行,这让他“感到耻辱”。
“四姨太”的比喻在会场引发一阵轻松的笑声,但很快又回到严肃的学理分析层面。蒋劲松说,科学家其实并不都是清心寡欲、淡薄名利,“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证明科学家总体上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如果历史上曾有某些阶段,科学家表现出平均道德水准比较高,那也不是科学研究活动内在的因素所决定的,而只是由于在当时,科学活动相对来说无利可图。所以,在科学研究职业化的今天,在科研之外要求科学家作为道德楷模未必合理。
蒋劲松举例说,牛顿、莱布尼兹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卷入发现微积分的优先权争夺,甚至都上演了安插自己人对对方进行缺席审判的丑剧。而今天的科学活动中所渗透的利益更是无处不在,既然大家承认科学研究有利益、承认科学家也有人性弱点,那么就必须从制度层面来控制和避免因为各种利益而导致的偏见和错误。